第五章 陌上蔬(1/2)
从二十里河堰来到洼地种大棚蔬菜的有苏姓、宋姓、于姓、赵姓,也有谭姓和满姓。
他们当中,宋姓一位宋增信,于姓一位于洪江,威信较高,颇得人心。于洪江最早在枣庄修路,又唱《十八摸》又弄瞎形地,如今来到洼地,种起大棚,竟板板正正。
二十里河堰的人们,管这些种大棚的人家称“大棚村”的。现在,这个大棚村一共有大棚户五十一户,人口一百四十二口。各人一致推举苏少康当他们的头头。用他爸爸苏永明的话说,没放一枪一炮,就夺取了大棚村的政权,跟**农村困绕都市的蹊径完全一致。
苏少康先是在那几百亩洼地建设了凭证地,然后,星星之火呈燎原之势迅速漫延,最后生长成一个村子。现在,苏少康能向导一百四十多口子人了。了不起啊。
苏永明刻意到大棚村看个究竟。
瑞白炒了四个菜,这爷俩喝了起来。喝到二五八盅上,苏永明跟儿子说:“你现在是书记啦,不能什么事情都在家里忙活。”
少康一愣,不明确他爸的意思,拿眼睛望着苏永明。
苏永明说:“你是他们的头头,不就是书记嘛,你得盖三间大队伍啊!”
少康说:“现在哪有钱啊。”
“可以集资啊?”苏永明说。
“哎呀,盖棚钱都不够,谁有钱集资啊。”
苏永明见少康不听他劝告,只闷头喝酒,喝得微醉,刚刚回去。
老铁匠朱六九也来探望了一次。想当年,刘备、张飞、关公桃园三结义,配合打天下,如今少康和瑞白举碗齐眉,共建家园,他怎能不去探望探望呢。瑞白乘隙劝他搬到大棚村来,横竖他们在河堰也没有地种。
朱六九想,这些年,在河滨定居,不种地照样过得不差。现在,朱六九抽时间又打打铁,挣一些零花钱,少康和瑞白给一部门,生活安适。更重要他尚有那么多听众,舍不得离去。
老铁匠一边喝着酒,一边说:“要是不去东北,不出门打铁,也学不来这种田的手艺啊。看起来,种地也得手艺。只有手艺人,才有生路。苦的是那些死种土地的人们。”
显然,朱六九是在为自己是手艺人而自满不已。少康自然不去与他理论。
朱六九说:“山东人闯关东,在清朝初期就开始了。山东大地上天灾**,流民四起。一八六0年,法国人打进了烟台,一**五年,北洋水师在威海向日本人交了投降书,一**七年,德国人把战船开进胶州弯,圣人之乡的自尊心就被打碎喽。哎,乡土淡化,山东人冒险啊,到了民国年间,那真是千万民众闯关东啊。那局势——”
少康想不到这个老铁匠竟然知道这么多,嗨,他的那些书啊,还真有学问。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