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四章 下江南后记:天下菜园(1/2)
《下江南》,终于写完了。
实在尚有许多工具要写,想写。像这样的重大而鲜活的题材,应该有许多内容和故事可以挖掘。只是担忧画蛇添足,担忧秦始皇老奶奶的裹脚布又臭又长,故就此罢手吧。
皇秋成明确,在众多网文中,《下江南》纵然再靠近地气,再关注三农,再讴歌时代,再反映民生。二十多万的点击量,也属于狗屎级的文章。
可是,总值得欣慰。以为二零一三年做了一件十分有意义的事情,至少,有始有终写了一个完本的小说。
现在回过头来想一想,苍山谁人地方,真以为蔬菜成了苍山的代名词。被誉“天下菜园”不外份。
二0六国道穿越苍山境内,把苍山一分为二,北山南原,好比屠夫的一把剔骨刀子,起刀,下拉,提刀,清洁又利略。一边是骨头,一边是精肉——一边是白色的山梁,一边是褐色的土壤。水从山上聚拢,汇流而下,形成两条河流。一条叫做东泇河,一条叫做西泇河。西泇河与二0六国道在石碑桥相遇,形成宽阔的河滩,即是二十里河堰。
二零零九年,我从苍山来到江南,从苏州辗转无锡,先后贩菜、制售散装饺子,希开拓新的人生。然年至不惑,旧友不在,新友难识,日对三尺柜台,吴哝软语,枯寂难遣,于是再次想起文学。苍山菜商下江南的故事自然而然自脑海浮现。
主人翁就取自少年时写下的一个断篇《黄昏的色块》,一米八几的个头,有着我爷爷的影子。
我爷爷从会宝岭胳肢窝里夹着一口袋绿豆步行去赶坦上集,走七里路不待歇歇地。
《下江南》名为写菜,实为写人,写山东大汉与山东大嫚。为本书送出第一句评语的叔叔数树评论道:“此书写出了山东人的豪爽与重情重义的一面,让我震撼,让我激动。”简直,这就是山东人,这就是苍山人。他们是山东大汉与山东大嫚,他们饱含辛酸又坦诚继续。
“打工贩菜卖葱姜,一摞煎饼到南方。”
我在小说简介上也有写道,《下江南》是一部民情史歌,是迁徙潮,是革新开放三十年的大流通。苍山蒜薹事件是一个契机,三十万菜商,百万菜农,改变了黎民餐桌,成就了中国菜商。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